随着“双碳”目标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不断推进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形成“集约
、高效
、绿色
、智能”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
巨大的商机
,也加快
随着“双碳”目标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不断推进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形成“集约 、高效 、绿色 、智能”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
巨大的商机
,也加快了城配领域商流与物流的融合
,商流公司自建配送物流
,城配公司愈发注重货源拓展
。这种趋势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绿色城配行业的“内卷”
。有数据显示
,在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一批小而散的城配企业倒闭或缩减规模断腕自保
。
绿色城配迎来拐点 :量变到质变
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可追溯到2017年12月 。2017年12月 ,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 、商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通知》拉开了绿色城配的大幕 。
相关数据显示 ,2017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超过15万辆 。也是在这一年 ,由于骗补窝案引发的国补退坡开始实施 。“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 ,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 ,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 。”
虽然国补退出延期至2022年12月31日 ,但是此举给新能源汽车野蛮生长划上终止符 ,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降本提质发展阶段 。彼时 ,尽管在新能源物流车销售方面出现过一些乱象 ,但通过更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洗牌 ,行业在技术 、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涌现出一批敢于创新的企业 。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新能源物流车销量榜出现了大洗牌 。陕西通家等企业逐渐淡出榜单 ,瑞驰新能源 、开瑞新能源 、鑫源新能源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一批车企逐渐成为绿色城配市场头部车企 。同时 ,新吉奥等新能源商用车造车新势力也在随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在新能源物流车运营端 ,经过大浪淘沙也出现了地上铁、绿色慧联等一批优秀的头部运营商 。火热的市场也吸引货运平台 、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纷纷布局绿色城配 。2020年下半年,同城货运突然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滴滴 、满帮等纷纷携资进场 ,属于同城货运玩家的春天来了 。物流和商流的融合加速 ,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 。
绿色城配市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 ,完成了量变的积累 ,截至目前新能源物流车市场保有量、渗透率大幅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也达到了77座 。
据调研机构发布报告显示 ,2021年我国城配市场规模已接近1.6万亿元 ,中国大概有180多万家物流服务商 ,一般是车队或小型城配3PL(第三方物流公司) 。而日前电车资源在企查查上检索“物流”获得近290万条结果 ,意味着“乱散小”进一步加剧 。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 ,为了更好 、更快的实现绿色城配合规发展 ,“十四五”规划及后续政策都在努力将城配往高质量发展方向引领 。2022年3月15日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商务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管理办法》 。
商流物流融合 共仓共配体系受关注
《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 ,深入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 :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应用 ,稳步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车比例 ,具体目标包括 :到2025年 ,有序建设100个左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到2025年 ,城市公交 、出租汽车 、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 ,分别达到72% 、35%和20% 。
虽然绿色城配市场潜力和规模庞大 ,但是城配行业门槛低 ,呈现出“大市场 、小企业”的格局 。“散乱小”的市场格局下 ,物流企业始终要面临一系列经营痛点 。
“企业散乱小 ,也就没能力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城配企业多处于粗放型阶段 ,运营成本高 ,利润低 ,难以走入规模化通道 ,不能通过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提升效率 ,提高市场竞争力 。”城配物流专家刘湘辉说 。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长期关注绿色城配产业发展 。他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 、网联化技术不断迭代 ,正向开发车型加速成为主流趋势 ,车已经满足当前的大多数城配应用场景 。城配物流当前的难点在于模式的选择和创新 。
“目前 ,国内的城配模式主要以散配 、集配为主 ,共配最为理想但落地实施得非常不理想 。”范永军指出 ,城市共配是按城市地理区域分布构建社会共配仓 ,厂家或总经销根据其终端分布将货物从厂家直接发送到终端就近共配仓 ,再由共配仓组织完成终端配送 。除共配仓外不再有中间仓配 ,极大减少了城市配送环节 ,从而减少了配送成本 。